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中国历史 > 秦朝历史 >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的 所谓活人烧制只真的吗

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的 所谓活人烧制只真的吗

时间:2022-05-15 09:28:14

  还不了解:秦始皇兵马俑的读者,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秦始皇兵马俑是用活人烧制?

 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血缘关系越来越淡薄,所以也使得周王室的存在感越来越低,于是来到了春秋时期。由于礼乐制崩坏,所以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是以争霸为主,他们对于周天子依旧有着尊重的心理,但是到了战国时期,是以兼并战争为主,此时的周天子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威势。

  秦始皇的出现结束了战国时期的乱象,他完成了祖国的大一统,秦始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祖国大一统的帝王,他所建立的成就是优秀的,但是围绕在秦始皇身上的争议从来没有断过,尤其是秦始皇陵更是让许多的人有了很深的好奇心。

  因为秦始皇在史书记载当中一直都是暴君的形象,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秦始皇是用活人烧制兵马俑的,而西安一尊兵马俑裂开之后,真相也水落石出。在史书记载当中的秦始皇是残暴的,是劳民伤财的,他曾经坐下了许多的恶事,也使得古书典籍受到了毁灭性的伤害,但是真的如此吗?

  有了周天子分封制度的失败案例之后,所以秦始皇决定废分封立郡县,以这种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,同时由于六国之间不同的管理方案,导致他们有不同的货币、度量衡,所以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开始一统货币,一统度量衡,一统车轨。

  万事皆有利弊,从长远看来,秦始皇的此举做法是完全有助于大秦王朝的长期发展的,但是在制度推行初期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,所以在人民的心目当中把秦始皇的形象妖魔化了。

  秦国的国君原本是周天子的养马奴,而秦国能够迅速地脱颖而出,是因为运用了法家思想,尤其是经过商鞅变法之后,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,而在商鞅变法之后,也让秦国的军功制度发生了变化,所以只要有才干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朝中聘个一官半职,因此也无形当中鼓舞了人心。

  可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确实有过度地运用法家思想的倾向,因此也导致在高压政策的影响下,使得朝廷忽略了人民内心最真实的需求,因此适得其反。关于秦始皇暴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就是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,使得大批的文献资料遭到了毁坏。

  秦始皇想要一统法家思想,并且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,所以伤害了儒生的自尊,世上原本就没有两全之法,所以秦始皇才选择了焚书坑儒。但是当年秦始皇坑杀的全部都是道士和妖言惑众之人,而他焚掉的书籍也尽是一些医书,和卜算之书。

  秦始皇在位期间曾经大兴土木,修建了阿房宫,修建了万里长城,其实秦始皇的初心是好的,但是依照当时的生产力,大兴土木确实不是最佳的时机,而且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,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休养生息,但是秦始皇为了完成理想,却罔顾了人民的意愿,所以才使得大秦王朝仅仅二世而亡。

  只能说秦始皇在实现理想的路途当中,步子迈得太大了,整个王朝内部所有的人都无法跟随秦始皇的脚步一致前行,因此才使得秦始皇落了一个万世骂名。

  关于秦始皇陵也是一大疑问,尤其是在兵马俑现世之后,它更是被称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。迄今为止,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深,而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也成为了中国向外输出的标签之一,那么是不是真的如传言中一样,秦始皇陵当中的兵马俑全都是活人烧制的呢?

  因为所有的兵马俑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,栩栩如生,依照当时的生产力,大家无法相信他们能够完成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。因为兵马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足迹,它是非常宝贵的,所以非人力可以毁坏。

  但是在一次考古的过程当中,意外间考古专家发现了有一尊兵马俑裂开了,而这尊裂开的兵马俑内部是中空的,根本没有活人殉葬的痕迹,所以也推翻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权,都是用活人烧制的这样的言论。

  总结: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,经得起多大的赞美,必然经得起多大的诋毁,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完成祖国大一统的皇帝,他对于中国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。相比较而言,欧洲也发生了相同的事情,但是欧洲却没有如秦始皇一样的君王出现,所以导致欧洲现在小国林立

  对于现今的人来讲,更无权去指责秦始皇,是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,我们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是什么样子的,而想要推进社会的进步,则必然会有牺牲。

本文标签: 秦始皇兵马俑
版权声明:

《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的 所谓活人烧制只真的吗》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,侵权请联系120143424@qq.com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6lishi.com/lishi/22199.html

热门历史人物

  • 邵循正

    邵循正

    邵循正(1909~1972),中国历史学家。字心恒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人。生于1909年11月21日,卒于1972年4月27日。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。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,学习古波斯文。1936年由法回国,被聘

  • 杜佑

    杜佑

    杜佑(735~812年),中国唐代中叶宰相,史学家。字君卿。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附近)人。生于世宦之家。佑以门资入仕,历任水陆转运使、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,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。后出为岭南、淮南节度使。在淮南期间,开雷陂以广灌溉

  • 韩儒林

    韩儒林

    韩儒林(1903~1983),中国历史学家,蒙古学家。字鸿庵。河南舞阳人。生于1903年11月2日,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。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。此后,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。1933年起,赴欧洲留学,1936年回国后,在燕

  • 萧一山

    萧一山

    萧一山(汉语拼音:Xiao Yishan,1902~1978),中国历史学家。江苏铜山(今徐州市)人。原名桂森,号非宇,字一山,以字行。生于1902年5月7日,卒于1978年7月4日。19岁考入北京大学,受学于梁启超。两年期间,撰成《清代通史》上卷两册,后续成中

  • 向达

    向达

    向达(汉语拼音:Xiang Da,1900~1966),中国历史学家。字觉明,笔名方回,有时署佛陀耶舍。湖南溆浦人。土家族。卒于1966年11月24日。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,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。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

  • 李剑农

    李剑农

    李剑农(汉语拼音:lǐ jiàn nóng),(1880~1963),中国历史学家。号德生。湖南邵阳(今属隆回县)人。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。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。1912年赴英留学。1916年夏回国。1919年8月起,受聘担任汉口明德

  • 范文澜

    范文澜

    范文澜(1893~1969)(汉语拼音:Fan wen lan),中国历史学家,教育家,社会活动家。初字芸台,改字仲沄。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(今绍兴市)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。1918~1938年在北京大学、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。授课之余,勤奋著

  • 王仲荦

    王仲荦

    王仲荦(1913~1986),中国历史学家。浙江余姚人。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。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。1930~1936年,曾师事章太炎,从事文史研究。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。抗战胜利后,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。1948年任山东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