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中国历史 > 汉朝历史 > 苏武牧羊生活条件那么差 他为什么不选择吃羊

苏武牧羊生活条件那么差 他为什么不选择吃羊

时间:2022-05-15 09:26:31

  还不了解:苏武牧羊的读者,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非常苦,为什么苏武没有选择吃羊呢?

  西汉宣帝时,有一个“麒麟阁,十一功臣”,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排名第一,苏武赫然在列,排第十一位。

  (苏武)

  苏武因“苏武牧羊”而流芳千古,但他的父亲苏建的军事和政治成就更高,就如同因电视剧《宰相刘罗锅》而家喻户晓的刘墉,大家就都忘了他那个跺跺脚,大清代野都要抖三抖的超级父亲刘统勋。父亲成就更高,儿子名气更大,这也是一种奇妙的历史现象。

  苏建是西汉的著名将领,曾经三次跟随卫青攻击匈奴,官拜右将军,和前将军李广在伯仲之间。苏建最后因功被封侯,飞将军的运气就要差一些,终生没有封侯。正因为父亲苏建的功劳,苏武和哥哥苏嘉,弟弟苏贤才由此进入仕途。

  (汉武帝刘彻)

  使者是古时的外交官,这在当时是个高危职业,无论是两国还是两军之间,“斩来使以示威”是家常便饭,“外交豁免”那是近代才有的事情。由于苏武是将门之后,颇懂弓马骑射,于是便有了这次出使匈奴,这次出使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。

  当时汉匈之间常年征战,互扣使者是家常便饭,出使匈奴的汉使已被扣了十多批,苏武不是第一人。汉朝以牙还牙,匈奴的使者也没走几个。匈奴新单于即位。为了缓和与汉朝的关系,便把扣留的汉使通通放了,汉朝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,派苏武护送匈奴使者回国,这是苏武出使的目的和任务。

  苏武带着 100 多人护送匈奴使者到了匈奴,虽然匈奴人的态度变得有些傲慢,但还是准备让苏武回国,但苏武的副官卷入了一场匈奴内部的政治斗争,事败后匈奴扣留了苏武的使团。在各种威逼利诱之后,苏武九死一生,最终被流放到北海放牧公羊。匈奴人要求公羊生下小羊之后,苏武才能归汉。

  北海是什么地方?当然不是北冰洋,而是贝加尔湖。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,面积 3 万多平方公里, 2000 多年前我们的苏武就在这里放羊,当时俄国人还不了解在哪里吃土呢,如今贝加尔湖处于俄罗斯境内,大家细品!

  苏武到了北海,生存条件自然很差,并没有史书记载苏武不吃羊!即便能吃羊,假如把你流放到西伯利亚,一住就是 19 年,即便顿顿烤全羊,想必也不是一件美事。

  如今的西伯利亚仍然地广人稀, 2000 多年前的生存条件可想而知。除了生存条件,更大的是精神上的考验和折磨。苏武在汉朝是将门之后,身在朝廷,到了匈奴生活条件本就差了一等,更何况是在这鸟不拉屎的北海?苏武被扣时已经 40 岁,在当时的所有人看来,苏武葬身异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在这种生存恶劣和精神绝望的条件下,能挺过来的苏武值得我们敬重!

  当然,苏武在北海牧羊的 19 年也不是全无收获。几年之后,匈奴单于的弟弟到北海打猎,住了三年多,对苏武很是器重,这三年苏武的生活条件想必是不错的。单于弟弟走后,还给苏武留下了几十匹牛羊及生活物资,只惋惜到了年底被丁零人给抢了去,苏武的生活再次陷入贫困。

  苏武于公元前 100 年被扣,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 99 年,李陵兵败投降匈奴。李陵是李广之孙,太史公司马迁正是为李陵求情而惨遭宫刑。前文说过,苏武的父亲苏建和李广都曾在卫青手下为将,苏武和李陵在朝廷时同任侍中,算是老熟人。几年后,李陵奉单于之命,再次劝降苏武并为苏武设置酒宴和歌舞,只不过苏武根本没有答应。

  当时的情况是,李宁告诉苏武,你的母亲已经去世,妻子已经改嫁,儿女不知死活,哥哥自杀,弟弟服毒你看着办吧。就是在这种彻底绝望的情况下,苏武依然保持了极高的民族气节,誓死不降,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
  苏武在匈奴曾娶妻生子,苏武回国后向汉昭帝报告了这一事情,儿子被迎回汉朝,封为郎官!

  公元前 81 年,此时已是汉昭帝时期,苏武回国,拜官典属国,也就是当时的外交部长,处理少数民族事宜。但苏武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,另一个悲剧接踵而至。

  当时霍光作为小皇帝汉昭帝的辅政大臣,与另两位辅政大臣上官桑弘羊发生权力之争,燕王刘旦也对皇位虎视眈眈,双方发生激烈冲突。霍光最终获胜,苏武的儿子苏元也因卷入谋反案被杀,苏武受到牵连,罢官为民。

  公元前 74 年,霍光废昌邑王刘贺,拥立汉宣帝刘病已即位,苏武也因拥立有功官复原职,封关内侯。也正因为苏武的拥立之功和高尚品格,这才有了入选文头所说的“麒麟阁十一功臣”。公元前60年,苏武去世,享年80有余!

本文标签: 苏武汉朝
版权声明:

《苏武牧羊生活条件那么差 他为什么不选择吃羊》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,侵权请联系120143424@qq.com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6lishi.com/lishi/22179.html

热门历史人物

  • 邵循正

    邵循正

    邵循正(1909~1972),中国历史学家。字心恒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人。生于1909年11月21日,卒于1972年4月27日。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。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,学习古波斯文。1936年由法回国,被聘

  • 杜佑

    杜佑

    杜佑(735~812年),中国唐代中叶宰相,史学家。字君卿。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附近)人。生于世宦之家。佑以门资入仕,历任水陆转运使、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,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。后出为岭南、淮南节度使。在淮南期间,开雷陂以广灌溉

  • 韩儒林

    韩儒林

    韩儒林(1903~1983),中国历史学家,蒙古学家。字鸿庵。河南舞阳人。生于1903年11月2日,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。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。此后,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。1933年起,赴欧洲留学,1936年回国后,在燕

  • 萧一山

    萧一山

    萧一山(汉语拼音:Xiao Yishan,1902~1978),中国历史学家。江苏铜山(今徐州市)人。原名桂森,号非宇,字一山,以字行。生于1902年5月7日,卒于1978年7月4日。19岁考入北京大学,受学于梁启超。两年期间,撰成《清代通史》上卷两册,后续成中

  • 向达

    向达

    向达(汉语拼音:Xiang Da,1900~1966),中国历史学家。字觉明,笔名方回,有时署佛陀耶舍。湖南溆浦人。土家族。卒于1966年11月24日。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,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。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

  • 李剑农

    李剑农

    李剑农(汉语拼音:lǐ jiàn nóng),(1880~1963),中国历史学家。号德生。湖南邵阳(今属隆回县)人。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。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。1912年赴英留学。1916年夏回国。1919年8月起,受聘担任汉口明德

  • 范文澜

    范文澜

    范文澜(1893~1969)(汉语拼音:Fan wen lan),中国历史学家,教育家,社会活动家。初字芸台,改字仲沄。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(今绍兴市)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。1918~1938年在北京大学、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。授课之余,勤奋著

  • 王仲荦

    王仲荦

    王仲荦(1913~1986),中国历史学家。浙江余姚人。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。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。1930~1936年,曾师事章太炎,从事文史研究。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。抗战胜利后,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。1948年任山东大